雨燕直播- NBA直播- 足球世界杯 LIVE台盘村:“村BA”书写乡村文明新篇章
2025-08-27 11:40:27
雨燕直播,NBA直播,世界杯直播,足球直播,台球直播,体育直播,世界杯,欧洲杯,苏超直播,村BA直播,苏超联赛,村超,村超直播
为了让乡亲们打好球、好看球,台盘村把办好“村BA”当作凝聚人心、改善环境、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抓手,积极参与“文明在行动·满意在贵州”活动,全体村民齐上阵,激发人人有责、人人尽责的内生动力。村民们坚持有钱出钱、有力出力、有物出物,男女老少分工协作,自觉参与村容村貌整治、环境卫生清理、赛事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,定期通过小组长收集群众对赛事服务建议,增设集市摊位、优化公厕位置等要求都得到快速解决。村民说:“以前村里开会喊不动人,现在一说为‘村BA’出力,个个抢着报名!”同时,坚持把“院坝协商”作为推动事务共议共管的有效方式,统筹推进赛事服务保障与移风易俗、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。为了方便大家看球、停车,组织修建了多个临时停车场,硬化提升了多条进村道路,配套建好观众看台、医疗点、志愿服务站、球员更衣室、媒体室等基础设施,村庄“颜值”大幅提升。如今,赛场白天是比赛场地,晚上是热闹的“文化广场”和“民情会客厅”,既是大家聊天散步、议事议政的好地方,也成为宣传政策、汇聚民意、凝聚共识的“连心桥”。村民常说:“饭后一支烟,不如赛场转一圈;球场边走一走,政策热点心中有。”
台盘村顺势而为、因俗而治,把“村BA”办赛经验延伸拓展到乡风文明建设中,推行“党建+自治+德治+法治”融合模式,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落细落实、落地生根。把文明嵌入赛事中,制定“村BA”文明观赛手册和礼仪规范,把友善待客、文明应援、节俭接待等写进村规民约,依托村民议事会、红白理事会、禁赌禁毒会等群众组织,积极教育引导群众摒弃铺张浪费、天价彩礼、“薄养厚葬”等陈规陋习。加强游客服务、赛事规则宣传,赛事期间由村民承担清扫场地、文明服务游客、维稳引导等义务,群策群力为赛事举办保驾护航,提升群众参与大型活动的参与感和满意度,让群众更加支持“村BA”赛事、共同维护“村BA”品牌。通过“乡贤评理”“积分换物”等机制,让守规则者得实惠、有体面,激发更多群众主动参与。同时,实施“村BA”文明实践项目,组织开展“五和家庭”“最美观众”“志愿之星”等群众评选活动,挖掘推广“好媳妇”“好公婆”“好邻里”等先进典型,把正能量送到家门口、送进群众心坎里。如今,台盘村“场内场外都喝彩、线上线下都点赞”,免费停车、平价接待、有序离场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,“多个球场、少个酒场;多场球局、少场赌局”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文明新风口号。有村民自豪地说:“以前是打牌、喝酒、吵架多;现在是锻炼、观赛、学政策多,咱们村子真的不一样了!”
台盘村苗族人口占比超92%,民族文化资源丰富。台盘村坚持“文化搭台、经济唱戏”,做好“体育+文化”文章,将“村BA”赛事作为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、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,在竞技体育文化的基础上,融入民族非遗、乡土文化。一方面,建强村级文艺队,编排原创节目,把苗族银饰、苗绣技艺、民间故事、篮球精神融入节目创作,在“村BA”开赛、闭幕等环节登台演出,还将苗族银饰、苗族刺绣产品作为参赛队伍的奖品,提升民族文化知名度,让民族文化活起来、传下去。另一方面,大力推动“体育+文化+旅游+电商”融合发展,围绕“村BA”开发特色文创产品,打造集吃、住、游、购于一体的文体消费场景。把村里多栋闲置老屋改造成“台盘1936一条街”,非遗集市、“赶苗集”活动越办越热闹,游客不仅来看球、还能逛街、看展、尝美食、买特产,带动农特产品、民族手工艺品销量稳步增长。借助抖音、快手、小红书等网络平台,鼓励年轻人做短视频、搞直播,把手机变成“新农具”、直播变成“新农活”,把“村BA”与山货一同“打包销售”,实现了“打球”与“卖货”同频、“赛事”与“市集”共振,村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不断增强。原来被认为“没出息”的打球娃,现在靠球技和土特产“打出名气、打出生意”,球员们常说:“打篮球打出‘金饭碗’,以前真不敢想!”
台盘村把“村BA”办赛经验与基层党建深度融合,把支部建在球场上,把组织建设融入赛事筹备环节,把党员作用发挥到每一个细节,打通基层治理“神经末梢”。赛事筹办期间,实行“支书领办、党员带头、群众参与”机制,组建由“驻村工作队、村两委班子、党员、寨老、篮球协会”等组成的“村BA红色服务队”,将赛事现场变成党员亮身份、作表率的实践课堂,设置“党员示范岗”,在医疗救助、秩序维持、食品安全等方面全面加强保障。党员干部主动参与文明引导、纠纷调解、环境整治等一线事务,在群众中立起“靠得住、找得到、办得好”的口碑。探索“党小组+球小组+服务组”三组联动机制,把村里人按照兴趣和需求划分小单元,同时建立“赛事服务轮岗制”,党员群众轮流参与执勤,确保责任到人,实现“哪里有球赛,哪里就有组织的声音、党员的身影”,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精度和温度,激发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热情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,现在不光是“有球必应”,更是“有事必管、有难必帮”,党员就在我们身边,球场就是“为民服务站”。
对于文明风尚的转变提升,台盘村感受很深。说到底就是三句话:一是别跟群众“拧着干”,打篮球是村里的传统,群众爱打球,咱就把球场变成“加油站”;二是别嫌老传统土,绣花针、农产品也能结出“金疙瘩”;三是规矩要“立得活”,让守规矩的人脸上有光、心里有底。这充分说明,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在基层,办法在基层,力量也在基层,紧密结合基层的特色优势和发展实际,探索既有本地扎实基础、又能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的发展之路,就能让文明乡风劲吹乡村田野、滋养美好生活。(贵州省委宣传部)